美术理论家陈绶祥辞世 曾倡导“新文人画运动”|陈绶祥|国画

 中国艺术新闻     |      佚名

  澎湃新闻获悉,美术批评家、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绶祥先生,因病于2021年5月10日在广西桂林去世,享年77岁。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绶祥曾倡导“新文人画运动”,他认为,新文人画本质上是文人画,文人画本质上是国画,国画本质上是中华文化。不过,对于“新文人画”这样的标识,在艺术界一直存在着頗多争鸣处。

  陈绶祥(1944-2021)

  陈绶祥,1944年3月24日生,广西桂林人,1968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建筑系,1981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的美术史论专业学习,开启了他研究美术史的大门。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美术系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之后,他用30余年的时间编书治学,不仅完成了《中国的龙》《遮蔽的文明》《二十世纪中国画流派与风格——新文人画派》等多部著作,还相继完成了3个国家重点课题,特别是和王朝闻等先生一起编纂的《中国美术史(共12卷)》《中华艺术通史(共14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共14卷)》等国家重大科研图书,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和美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术史编撰体例逐渐确立并逐步完善。在美术院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完成的这些编纂工作,陈绶祥参与其中,贡献了智慧也成就了自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开始提出“新文人画理论”,发起并组织新文人画活动,主持历届新文人画展暨研讨会;创办四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研修班”,任班主任及主讲教授;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有数本国画教材行世。2014年,在桂林美术馆举办了“拈花·大隐国画展”;201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隐拈花——陈绶祥中国画作品展”。

  在此前的一次访谈中,陈绶祥曾解释了其倡导的“新文人画运动”主张:“我觉得新文人画应该是一种文化主张。‘新文人画’四个字无非就是提倡现代性,即所谓‘新’;提倡它的文化性和民族性,这是我们所说的‘文’。而‘人’呢,我们所指的是在这个时代人的个性。人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动物,作为具体的个人,他必须有时代的个性。最后,我们提倡‘画’,而不是别的,那恰好是遵循它的艺术规律性。时代性、民族性、个性和艺术性也正是中国画所要发展的。中国画只有更高地追求,更高地追求才是当代人的追求,我们才可以称其为发展中国画。新文人画本质上是文人画,文人画本质上是国画,国画本质上是中华文化。”

  陈绶祥认为,国画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一个发展着的中国文化,一个以民族精神为主要社会追求与共识的文化氛围,一个知书达理的文化环境与一个时代的自由心灵。好在当今的中国在经过沉痛的思考与痛定思痛的努力之后,在开放改革的国策中渐渐迎来了盛世的祥光,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

  在访谈中,陈绶祥说:“国画是对心灵做最后的抚慰,是对心灵最后的实现。我们用什么来进行心灵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物化来实现,一种是靠文化来实现。文化就是认知方式与记录方式。大量情绪化的表达也会在国画里借助观察到的对象来实现不同的自我愿望。如果不懂得方法,在语言的表达上就达不到某些效果,在绘画中也是一样。如果你的思维是僵化的,就没法懂中国的东西,因为中国文化永远是对活人而言的。”

  陈绶祥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与思索,在中国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传播中,著述丰厚。曾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二卷《中国美术史》编委暨《魏晋卷》《隋唐卷》主编,并参与多卷撰写;担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十四卷《中华艺术通史》副总主编;作为主要参与者编撰十四卷《中国民间艺术全集》两卷《中国民间美术》。曾出版《中国的龙》《顾恺之》《中国书画》《遮蔽的文明》《文心万象—新文人画艺术》《魏晋南北朝绘画史》《隋唐绘画史》《国画讲义》《中华文化思索讲义丛书》《陈绶祥画集》等数十部专著、文集与画集。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社科基金奖、院部科研奖等多种奖项。

  画家肖舜之说:“今天在去嘉峪关的路上惊闻陈绶祥先生于中午不幸逝世,万分悲痛。陈绶祥字大隐,号老餮,斋名无禅堂。陈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们桂林美术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兄长。”

  ——————

  延伸阅读

  写死、写真、写生 

  文/陈绶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首届委拉斯凯兹绘画雕塑大赛获奖作品展在沪举行|委拉斯凯兹

下一篇:青果巷:有光拼音文化季奏响“名士青果”主旋律|青果巷


  相关推荐